设为首页 | 英文网站 | 中文网站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2届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与遥感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2/07/05 09:42:46

528日上午,2022届海洋科学 - 物理海洋与遥感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这是实验室培养的首批物理海洋与遥感方向研究生。本次答辩会由上海海洋大学邱振戈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任广波副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堃副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余克服教授、陈小燕副教授和左秀玲老师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韦朝帅老师担任答辩委员会秘书。

熊媛同学(导师:余克服、黄荣永)针对南海珊瑚礁面积因缺少可靠估算方法而至今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探索了利用多时相多光谱遥感影像进行珊瑚礁面积估算的方法,将其应用于西沙群岛,逐一计算各岛礁面积,获得了西沙群岛珊瑚礁总面积及各地貌带的面积,并重建了西沙群岛珊瑚礁地貌带时间间隔为2年的面积变化序列,进而探讨西沙群岛珊瑚礁地貌面积在1993~2021年间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熊媛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于20199月在本校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遥感。读研期间,担任班级团支书,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合作项目等,其以第一作者投稿在中文核心期刊《海洋学报》的论文《基于多时相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珊瑚礁面积估算方法研究——以西沙群岛羚羊礁为例》已被录用。

吴文乾同学(导师:黄荣永)论文题目是《海洋夜光遥感时间序列影像的构建及其指示的珊瑚礁区人类活动研究》。其研究提出了开展珊瑚礁区人类活动时空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首先利用DMSP/OLS平均灯光影像构建了全球大范围海域辐射一致的夜光遥感时间序列影像,然后利用渔业数据检验了夜光遥感影像对渔业活动指示作用,进而探索了夜光遥感影像指示的珊瑚礁区海洋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并提取了南海珊瑚礁区人类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能为南海珊瑚礁的管理与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吴文乾本科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于20199月至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遥感。读研期间,担任院学生会文体部部长,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等。曾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软件著作权《岛礁点云与影像一体化处理与应用软件v1.0.0》。

段正贤同学(导师:左秀玲)主要融合现场调查资料与遥感数据,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的生态抵抗力信息获取与评价体系开展研究,对遥感在珊瑚礁生态抵抗力评价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论文题目为《基于遥感技术的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抵抗力评价研究》。段正贤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20199月入学我院就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海洋与遥感。读研期间,担任院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其以第一作者撰写的题为《地貌分带下基于ICESat-2GF-1的珊瑚礁水深遥感优化反演方法》的论文已被中文核心期刊《地理科学》录用。

三位同学逐一从论文选题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数据与方法、实验结果、结论与展望等方面系统地汇报了其在校期间所开展的工作,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对自己在校3年所学所做的全面总结,既是自身综合能力的集中展示,又凝聚了导师的心血和付出。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基础,其对象是地球生物赖生存和生活的海洋的物理环境,其核心是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海洋中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和能量交换。海洋科学的其他分支在进行研究时都往往都需要依托物理海洋学的基本理论来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诸多探测和检测手段的更新,物理海洋和遥感已为珊瑚礁地质、生态与环境等研究开展学科交叉及融合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最后,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这3名学生都达到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周剑、黄荣永/文 梁日升/图)

     

熊媛同学答辩 

     

吴文乾同学答辩

     

段正贤同学答辩

     

答辩会现场

     

与线上答辩委员会主席、委员合影

     

与答辩委员会、指导老师们合影留念

上一条:实验室2022届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与环境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下一条:实验室2022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顺利举行

关闭

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电话:0771-3227133 3227522 322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