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英文网站 | 中文网站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动态 >> 综合新闻 >> 正文
走进海洋,走进科学——李爱峰教授解析海洋藻毒素的生物合成与化学生态学研究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5/09/23 17:37:51


9月18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海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研究所所长李爱峰教授应实验室主任余克服教授邀请,莅临实验室“走进海洋,走进科学”海洋科学前沿系列讲座,为师生作题为“海洋藻毒素的生物合成与化学生态学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阳阳副教授主持。

报告开篇,李爱峰教授以全球近岸生态挑战为切入点,阐述了全球有害藻华严峻态势。他指出,我国及全球近岸有害藻华频发,产毒藻形成的有毒藻华呈上升趋势,既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又通过海产品累积、水体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明确了藻毒素研究的现实意义。

随后,李爱峰教授系统梳理我国近海藻毒素污染现状。结合课题组野外调研与实验室数据,他全面呈现藻毒素在海水、沉积物等介质中的检出情况,相关研究涵盖不同海域浓度差异、季节分布影响及典型海域特征,为师生构建起清晰的污染认知框架,奠定后续研究的数据基础。

在污染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李教授进一步聚焦神经毒素β-甲胺基-L-丙胺酸BMAA的生物合成,分享课题组最新成果。他从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交叉视角,解析BMAA合成的关键代谢路径、核心调控基因以及环境因子影响,相关研究突破高效分离纯化关键酶活性检测等技术瓶颈,为揭示藻毒素“来源密码”提供新视角。

围绕藻毒素造成的环境危害,李教授还阐述BMAA等的毒理学效应。通过实验案例,他展示毒素对不同营养级生物的影响。同时,他从化学生态学视角剖析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富集、干扰生态竞争进而危害生态健康的机制,让师生直观理解其环境风险。

报告尾声,李教授展望藻毒素与健康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他提出需重点突破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复合污染毒理机制生态风险精准防控方向,同时强调多学科交叉合作的关键作用。

互动环节,师生围绕藻毒素现场检测难点BMAA合成调控有毒藻华治理等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刚入学的2025 级新生积极参与。新生们表示,报告里的技术案例和通俗讲解,让自己对海洋科学的前沿感和实用性有了更直观认识,也更期待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本次报告搭建了实验室与涉海学者的交流平台,更成为 2025 级海洋科学专业新生的“专业启蒙课”。李爱峰教授分享的前沿成果、通俗讲解的科学逻辑,既帮新生打开了海洋科学的研究视野,也点燃了他们探索海洋的热情,为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科研实践埋下探索的种子,更让新生们真切感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既关乎宏大的生态保护,也需要扎实的基础积累,未来可期,任重道远。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近海环境污染与生态健康研究所所长李爱峰教授为实验室师生作报告


实验室师生与李爱峰教授交流

师生合影留念



文字作者:黄葳葳、周剑

图片作者:胡安戈

编辑:周剑

一审一校:王刘炜

二审二校:刘旗扬

三审三校:余克服

上一条:筑科普之梦 护珊海之蓝: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亮相全国科普月,展现珊瑚礁保护新作为 下一条:走进海洋,走进科学:傅亮研究员畅谈潜水调查法下的海底世界

关闭

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电话:0771-3227133 3227522 3227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