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10科教频道推出全国首个科普月特别节目《2025科普中国在行动》,其中广西篇章由广西大学海洋学院“蓝色梦想”海洋科考队队长陈飚执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旗帜出镜,生动呈现了学校在南海珊瑚礁科研保护与科普推广方面的积极成果,彰显出西大海院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科技改变生活,创新改变未来”号召的责任担当。

CCTV10 科教频道《2025科普中国在行动》广西篇展示广西大学海洋学院“蓝色梦想”海洋科考队队长陈飚在南海开展珊瑚礁保护与科普工作
视频链接:https://www.yangshipin.cn/video/home?vid=h0000448c3z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围绕珊瑚礁保护主题,系统开展了科学考察、知识普及和公益实践三大行动,成效显著。科普月启动之际,学院与广西科协联合制作的科普作品《珊瑚礁共生奇迹》在“科普之光”大型网络展播活动的“悦科普”板块亮相。节目中,“蓝色梦想”海洋科考队成员俞小鹏博士以生动问答与专业讲解,向公众揭示了“海底建筑师”——珊瑚的生命奥秘,并呼吁社会共同关注珊瑚礁生态保护。


俞小鹏博士在“科普之光”首个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中向公众普及珊瑚礁的共生奥秘
2025年9月18日,“守护珊瑚 蔚蓝永续”全国珊瑚日主题活动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成功举办。活动汇聚了政府部门、学术界、潜水行业、志愿者及社区居民等百余名代表,共同聚焦珊瑚礁保护与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刘旗扬在现场介绍了学院牵头开展的珊瑚礁普查工作。广西自2001年即参与全球珊瑚礁普查“Reef Check”项目,2018年后由广西大学海洋学院主办,联合广西海洋科学院、北海探索潜水运动基地有限公司,广泛动员潜水员和公众参与普查。七年来,项目累计组织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海南及广西本地的800余位专家与志愿者,持续开展珊瑚礁资源调查、监测与科普宣传。目前在涠洲岛布设的11个固定监测点位已实现年度连续观测,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扎实数据基础。刘旗扬表示,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将继续秉持“筑科普之梦、护珊海之蓝”的宗旨,推动科研与科普深度融合,在我国南疆一线持续谱写海洋生态保护与科普教育的新篇章。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刘旗扬致辞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接受“广西涠洲岛珊瑚礁生态保护联盟”牌匾
“蓝色梦想”海洋科考队简介:
广西大学 “蓝色梦想” 海洋科考队成立于2014年,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号召为灯塔,致力于推动我国南海珊瑚礁系统科学观测、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十年来,团队103次远征南海及印太海域,677人次累计航行1796天、航程超13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圈。从西沙群岛到黄岩岛,从南沙礁盘到涠洲岛浅滩,足迹覆盖南北半球29个纬度带,记录影像资料11208分钟,采集珊瑚样本10863份,构建起我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珊瑚礁样品库和数据集。为探索南海冷水珊瑚礁,团队先后搭乘“深海勇士”号与“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开展南海深海观测,最大下潜深度4194.8m,为广西深海事业的发展种下了第一颗种子。此外,“蓝色梦想”海洋科考队以“高效率、高标准、高水平”的专业科技服务投身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南海岛礁重大战略。团队成员参与编制的《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报告》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评价“……为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提供了支撑保障”。依托团队科研成果,科考队成员先后建立了涠洲岛珊瑚馆、广西大学海洋科教馆等科普平台,推动海洋与珊瑚礁领域科普文化宣传活动330次,服务对象逾13万人,并先后被授予“广西科普基地”等8项。团队多次深入中小学、公益组织、科技展馆、研究论坛等平台开展珊瑚礁科普活动100余次,并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导150余次,浏览量已破亿,以实际行动推动民众海洋文化意识提升,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海洋智慧。科考队于2024年荣获“广西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以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向海图强”的重要指示精神。

“蓝色梦想”海洋科考队考察黄岩岛